(叠甲:本文纯属个人经验分享,不代表任何官方立场。具体效果因账户而异,请根据自身情况谨慎决策)
图帕先生用了AI Max一段时间,我只想说:哎,这玩意儿真的很一般。但如果要用的话,还是有一定的优化空间,就看自己嫌不嫌麻烦。
首先说下工作原理,其实很简单:

通过“意图”而非“字词”去找用户,大家就知道后果是什么了。
而后台说明也不藏着,一开始用开始AI Max的提示:就是开启了一个“广泛匹配”,也属于这个功能的“底层逻辑”。

然后跑一段时间你会发现一堆麻烦事:
第一件:搜索词乱飞
搜索字词报表就会提示哪些词是由AI Max触发的,你也可以看到匹配程度跟自己设置的关键词差距是多少。不相关的可以自行排除(比较麻烦)

你会发现匹配程度跟你设置的关键词差距有多离谱。
比如你是卖文化T恤的,它会给你拉带一些布料相关的大词。
不相关的词你得自己一个个排除。
数量还不少。
第二件:落地页自动匹配
然后还有落地页,落地页也会由系统自动匹配,什么集合页(跟自己添加的落地页不一样)、博客页都会被触发:

你想想,自己明明添加的是交易相关的产品词,结果用户点进来是你三年前写的一篇博客文章,什么”使用指南”、”品牌故事”之类的。会不会觉得预算有点浪费了。
并不是说那些页面不能通过广告曝光,而是得符合自己的投放策略和目标才行。
所以其实就等于是一个广泛匹配的动态搜索广告。

倒也不是一无是处
不过报表会有一些新的版位,比如有展示份额的曲线图表(一定程度可以比使用之前更直观地判断现在出价的竞争力)

能直观看到troas跟实际roas之间的差距

感觉是然并卵,因为该不准的词还是不准。
虽然我吐槽了这么多,但确实有几个场景可以试试:
1. 原广告怎么跑都跑不好,可以试试;
反正都这样了,死马当活马医呗。
说不定AI Max的广泛匹配能给你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流量。
2. 旺季扩量(有必要排除博客、政策页)
如果你在黑五、圣诞这种旺季需要快速扩量,AI Max要试试,额,也不是不行。
但记得:一定要排除博客页、政策页这些转化率低的页面。
不然你的预算会花得很冤枉。
注意点:
1. 需要更常看搜索词表(不是开玩笑,真的要天天看,甚至一天看两三次。);
2. 需要排除不相关页面的url;
3. 由于变成广泛匹配,关键词范围广了,会触达不同竞争力的词,cpc可能需要提高一点才能跑出量;
4. 没事不要手贱测试
如果你的广告跑得好好的,千万别手贱去开AI Max。
很多人就是觉得”试试看嘛,万一更好呢”,结果一开,整个账户数据崩盘。
然后再想调回来,哦豁,发现机器学习好像已经乱了。
AI Max这个功能,说实话就是谷歌在”AI”这个概念上的又一次营销。
本质上就是广泛匹配+动态搜索广告的组合拳。
效果一般,但如果你愿意花时间精力去优化、去排除、去调整,倒也不是完全不能用。
只是性价比嘛……
最后,简单介绍下,图帕先生获得了谷歌官方合作伙伴资质验证

虽然在不断跟官方唱反调,但小弟还是非常了解谷歌广告系统的,绝大部分情况下也认同。正如公众号的slogan:90%实战经验+10%理论,我非常注重理论跟实践的结合。所以真实跑出来的数据没宣传的有效,我也会照样说。
Peace Out!
原创文章,作者:图帕先生(微信yestupasemseo),感谢支持原创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yestupa.com/ai-max-performance.html
微信咖啡
支付宝咖啡